母親對女兒說:「如果你〝錫〞媽咪,今晚就唔好去夜街。」女兒聽好還是不聽好?結果,女兒仍然照常去了夜街,但顯然並非不愛母親。官方說:「如果你愛國,就唔好搞野:七一去遊行示威,六四去參加蠋光晚會。」結果,香港公民依然七一去遊行示威,六四去參加蠋光晚會,但顯然並非不愛國,兩者可以兼容而不背大義。
你看過奧維爾(George Orwell, 上左圖)的小說《1984》(上右圖),男主角史密斯的新聞工作本份,是報導事實的真相,但身為忠心的黨員,他必須依從黨的命令,改寫歷史文獻,這才真冤。
現實生活中,個人常身陷類似處境,總有權威的聲音告誡你,不要這樣!不要那樣!你聽好還是不聽好?submit or resist,順從抑反抗,視乎你對事理的認識和判斷。去夜街,可以只是食餐晚飯,睇場戲。遊行示威和蠋光晚會,都可以和平氣氛中進行,如果事情本身有意義,就值得去做。
英國17 世紀詩人馬維爾(A. Marvell) 寫過首情挑詩《給羞怯的情人》(左圖),大意是:若時間多,你的羞怯就算不了罪過,我可以陪你去漫長散步,等你去印度恆河檢完紅寶石,我有的是植物茁長的耐性…但時間是那麽緊廹,眼前又是無盡的荒涼,我再難找到像你這樣的美艷。大理石的墓塚內決聽不到我的歌聲,蛆蟲也不容你長保童貞,而你的所謂清譽將轉化成塵土,我的慾念也變灰燼,儘管墓穴是個私隱的好地方,我不相信裡面有人擁抱。
換了中國人的口吻,就等於說,有花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馬維爾的男方,是用一種死亡的景像來恫嚇女方就範,比今天拿着彈簧刀要脅女性的強暴犯只多了番唇舌。遇上這樣「猴擒」的男人,順從抑反抗,不少婦女都拿不定主意。
如果她完全不愛對方,容易辦,直截了當的拒絕;怕就怕在雙方已交往了一段日子,滋生了情意,這就會權衡得失,尤其那些標梅已過的女性,擔心自己經受不起另一次失戀。
假定世俗的貞操觀不那麽死板,對女性的壓力就不致那麼沉重。愛不愛國的心境,不也一樣嗎?愈老愈想有歸宿。李宗仁抑張學良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