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12/03

《蝴蝶春夢》談起






電影《蝴蝶春夢》(The Collector,原指捕蝶人,右圖),改編自約翰傅敖斯(John Fowles,左圖)的小說原著,完成於1965 年,當年看電影時已掌握到一些明顯主題:男歡女愛是不能勉強的。男主角佛萊廸用氯仿,把女主角美蘭達綁架回來,囚禁在裝修一新的地庫,準備好華衣美服,奉上佳餚醇酒,點起富有浪漫情調的蠟燭,餽送她喜愛的畫書,小心奕奕。


他太天真了,以為用真情可以感動她,但終究征服不了她的心,她一有機會,還是想逃走。階級界限也是無法跨越的,她是美術系大學生,他是銀行小職員,只不過中了足球彩池獎,無端端多了71,000 英磅橫財。一朝暴發,辭去工作,在外郊買了新屋,多了空閑時間,他說人有了金錢和時間,便可得到他想要的東西,開始利用物質來籠絡人。

他生性孤獨,沒有朋友,唯一嗜好是捕捉蝴蝶,她對他的愛好一點也不欣賞,甚且厭惡;他的文化修養有限,無法理解她推薦他讀的沙林傑小說《麥田捕手》,覺得污穢,或者欣賞畢加索所繪醜陋女人的底蘊。

她是那麼傲慢,根本不肯向他細心講解分析,只覺得他愚蠢,未能話頭醒尾。其實,他的心理極不平衝,他答應再關她四個星期便釋放她,最後還是食言。她用女人最後一招,企圖色誘,這反而使他更憤怒,喪失了他心目中她的完美形像,她是隻不及格的蝴蝶品種,不值得收藏,他要重新再物色。

她在大雨中得了肺炎,也不讓她得到醫治,最後她就像蝴蝶標本,針死在厚板上。資深導演威廉惠勒,唯恐觀眾不明白,用蝴蝶標本的玻璃箱與女主角的頭像相輝映,演佛萊迪的是泰倫斯史丹,演美蘭達的是森瑪達愛嘉。

原作者約翰傅敖斯,於2005 年11月7 日心臟衰竭,在英國逝世,享年79 歲。

《捕蝶人》原著分三部分,第1 部分由男主角自述,第2 部分是女主角的日記,第3 部分又回到男主角的觀點,編導認為1、3 部分都可直接表現,第2 部分的日記較難處理,於是遵照傳統的單線敘事形式,但這並非傅敖斯的創作觀,我們只要看看另一部根據他作品改編的電影《法國中尉的女人》(下圖)便明白。

這部小說不僅有古今兩段不同的愛情故事,而且有3 個結局,換句話說,傅敖斯一直想突破傳統小說的敘事框架。擔任此片改編工作的,正是2005 年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哈路品特,品特本身是位前衛劇作家,當然不致糟遢人家一番創作心血,英國導演卡路賴斯在這方面,算是盡量保留了原著的韻味,電影也有兩個結局。

《法國中尉的女人》講的也是無法得到的愛情,古代的那段,男主角查理斯在海邊迷上了一個神秘女人莎拉,可是當她後來告訴了他,因為她跟一個法國中尉有染後,為他人所不恥,被社會排斥,這正說明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拘謹情愛觀,這種情況正像《廣島之戀》裡的法國女人,淪陷期愛上了一個德國軍人,戰後以賣國罪名剃了光頭。

男方在知道真相後,基於傅統的道德觀,內心充滿了掙扎,所以電影有兩個結局。古代的那段,正如讀者和觀眾期望的,有情人終成眷屬。至於現代的那段,男女之間發生了一段婚外情,他們既是娛樂圈中人,自然是分了手。《法國中尉的女人》的男女主角是謝拉米艾朗和梅麗絲翠寶。

傅敖斯在家鄉臨終時候,陪伴他身邊的,是他的第2 位太太莎拉,他的第1 位太太伊莉莎白,也是他的最愛,已在1990 年患癌病去世。這位前妻跟傅敖斯年青時一樣,也是教書先生,文學根底深厚,晚近透露,傅敖斯在創作上,得力於伊莉莎白的幫助不少。

不幸的是,當時兩人相見恨晚,她已有丈夫,換言之,傅敖斯後來能和她結合,實際上是搶了別人的老婆。這點跟品特相似,品特當年與歷史小說家弗萊莎夫人發生婚外情,在英國鬧成醜聞,因為他的前妻是演員,公開指責。

至於傅敖斯所塑造的法國中尉角色,和他在牛津念法國文學有淵源,他喜愛法國文學甚於英國文學。1998 年出版的散文集《Wormholes》(蟲洞)裡,就表示過他喜歡的法國作家,有Marie de France 和Alain-Fournier,在古典戲劇裡,他喜歡莫里哀多於公式化的拉辛。

傅敖斯還有一部以希臘背景寫的小說《The Magus》,跟《法國中尉的女人》一樣,也被評論家入選為最好的100 部英國小說之一,由於這部小說的希臘背景,被人認為他是希臘專家。其實他不是;這部小說也搬過上銀幕,由安東尼昆主演。傅敖斯自己說,他的日記全部出版後,便可讓喜愛他作品的人對他有更深的了解。

1 則留言:

  1. I read his "the Collector" and it was very useful on explaining the theory of Pierre Bourdieu (a french sociologist), currently reading "The Magus".

    回覆刪除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