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4/19

當代香港水墨畫


香港康文暑文博事務的博物館館長鄭海超的序文中,約略可以看到香港水墨畫發展的路徑。49 年後,大陸易手,香港的水墨畫家,基本上跟其他文藝家一樣,與國內的傳統失去聯繫,只有個別的畫家南來發揚畫業,例如,嶺南派的趙少昂、楊善深,繼續光大二高(劍父、奇峰)一陳(樹人)的門户,現在的第三代傳人如熊海,也已卓然成家。
呂壽琨以家學淵源(呂燦銘)的功底‧在港大校外課程部開設水墨畫課程,造就了不少國畫人才,如王無邪、靳埭強、梁巨廷等,其中有些從西洋畫回歸,後期更添進設計趣味,而呂氏本人的畫風,亦從傳統的寫實轉向抽象,晚期更繪了批「禪」畫,並開創了香港的新水墨運動。

1957 年,新亞書院成立了藝術系,由陳士文主持,任教的有丁衍庸、蕭立聲等。新亞藝術系,是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的前身。到了70年代,臺灣<<五月畫會>>的中堅劉國松,入主中大,由於劉的能言善辯,又影響了香港一批年青學生。劉國松在繪畫技巧上多所實驗,甚至創作了一批以「星體」為主調的宇宙系列,別開生面。

呂壽琨和劉國松都是<<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>>的成員,兩人當年在港開的畫展,都恭逢其會觀賞過,對香港繪畫發展的貢獻事蹟,也略有聽聞。

另有一批傳統國畫家,如出身廣州國畫會的黃般若,陳方安生的母親方召麘,以至花園道一度邂逅的工筆大師唐鴻……,他們的畫藝有沒有傳人,不太清楚。至於70年代後南下香港並定居的中國畫家,由於自己已轉入影視圈工作,變得孤陋寡聞,連他們的姓名都不知道,更別說畫風,也許除了大師林風眠。

香港水墨畫的發展,大致從這三條路徑開枝散葉。在這個媒體豐繁的年代,傳統純藝術發展的前景如何,有沒有全心全意的追求者,相信一定有,尤其畫院正統出身的學子,但未必是中西融合的大勢,水墨畫正如舊詩、粵劇,要興起大波瀾,也不容易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