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14

傳奇的政治人

湯馬士潘恩 (T. Paine) 是英國人,37 歲之前,成就有限,一度做過裁縫和稅務員。1774 年,到北美洲參加美國獨立革命,從此如脫胎換骨,每到一處都點着火頭。<<獨立宣言>>正式頒佈前,他的<<常識>>一書,早半年已呼籲獨立。他在美13 年,政治生涯非常積極,回到歐洲,奔走英法兩國之間,為他設計的鐵橋尋找支持者,結果捲入法國大革命,能夠先後參加史上兩次著名革命的人不多。

他獲得法國國民資格,做過國民議會議員,由於反對處死國王路易十六,被敵對派系囚禁監獄,幾乎送上斷頭台,最後在美駐法大使門羅斡旋下獲釋。1802 年再度赴美,他的言論又引起聯邦主義者的攻擊。1809 年病逝紐約,客死異鄉。

英國的國會議員愛德蒙伯克(E. Burke) ,一度同情社會上失勢者,反對英國的美洲政策,對法國國民議會的暴力,卻睇唔過眼,他1790 年出版的<<法國革命的反思>>,對此一運動肆意攻擊,伯克從此豋上保守主義的聖壇。潘恩於翌年開始,分兩部份出版的<<人權論>>,便是針對伯克的反駁,若不是詩人威廉布拉克叫他逃亡,英國政府甚有可能以煽動罪逮捕他,他早就免不了牢獄之災。

這兩位西方政治理論的巨擘,在歷史舞台上共舞,他們的激辯當然精釆。伯克深知社會契約的複雜性,但他對國家概念過份尊崇,把生人、死人和未出世的人的合伙關係,全都與國家掛鉤;潘恩提醒他,人一旦去世,權力欲亦隨之告終。伯克不信任法國革命的人權宣言,認為只是一紙虛文;潘恩認為,法國的憲法仍有可供學習的地方。伯克把革命者視為草蜢;潘恩則視貴族為一群懶蟲,他後來成了拿破崙的朋友。

美國的<<大西洋月刊>>,最近出版了套叢書,就曾經影響世界的人物逐個講,請來激進評論家希欽斯 (C. Hitchens) 寫了夲百多頁小書,介紹潘恩其人其文,兩位18 世紀的西方政治理論家,頓時又成話題。希欽斯最推崇的兩位英國作家,是奧維爾和潘恩,兩人都是有左傾思想的新聞記者,為文極具煽動力。

希欽斯因贊同美國出兵伊拉克,使他本人也蒙上保守主義色彩,美國有個青年,讀了他的文章去參軍,結果枉死沙場。日前希欽斯在<<浮華世界>>雜誌專欄,撰文道出他與死者及其家人的一段經歷,讀來不勝唏噓,他本人對伊戰的後遺症,應有所覺唔吧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