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14

平反歷史人物



錢穆弟子嚴耕望,列舉的前輩四大史學家,是陳寅恪,陳垣,錢穆和呂思勉。錢穆在常州一度受業於呂思勉;呂的名望卻不及前三人,嚴耕望認為,除了呂自甘「埋頭枯守,默默耕耘,不求聞達」,還有兩個原因;其一,近代史學風尚,重視仄專的深入研究,對博通周贍的呂,不免低估。其二,近代史學注重新史料的運用,尤其地下發掘出的文獻古物,呂則只重官修正史,他並非不知地下古物的補缺正偽功用,只是甲骨金石等,不是被外人掠走,便是流入私家,無從獲得研究,也只有嘆句「未可專恃也」。

關於二十四正史,傳他讀過三遍,甚至七遍。他自己說,二十四史中的<<史記>>,<<漢書>>和<<三國誌>>,讀過四遍,<<後漢書>>,<<新唐書>>,<<遼史>>,<<金史>>,<<宋史>>,讀過三遍,其餘都只有兩遍,縱使這樣,已比人勤奮,有的史家恐怕連一遍都未必讀完。

儘管如此,呂思勉的治史法,並未因而變得完全保守,他有他自己的一套,把正典多番參詳比較後,發覺後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,往往失準。給他平反的歷史人物,有漢代的王莽,宋代的秦檜,這些民間公認的大花臉,他認為言過其實;王莽實是個改革家,他的五均六筦,有平抑物價、扶貧濟弱的作用。

遍安是南宋的普遍心態,尤其那個不長進的宋高宗趙構,怕帝位不保,秦檜只是懂得做官竅門,摸準了主子的議和心意,極力阿諛奉承,投其所好。以當時的軍事實力,宋軍也不是金軍的對手,宋朝主戰的,只有除了打仗別無所長的少數將官,史書更誇大了岳飛的英勇事蹟。呂思勉的這個說法,在他發表的1923年,曾引起當時的一位老報人龔德柏的嚴厲批評,說他詆譭岳飛,危害民國,乃至興訟告上法庭,不過,官司到後來不了了之。呂思勉也是最早用馬克斯主義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之一。


夲來,這些歷史人物的懸案,除非與當前生活息息相關,一直埋在故紙堆中,只有研究歷史的人,才有興趣去追究。香港<<信報>> 的作者柳葉 (前<<萬象>>主編陸灝的筆名) ,在他的專欄「上海通信」裡,提到呂思勉這宗公案,竟有網友看了,覺得有趣,特地到書局買本呂思勉的<<白話本國史>>回來,一口氣看完,能說呂受人漠視嗎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