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07

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?


這是個經常被提出的問題,提問者往往以為令對方困惑,無法解答,以顯示他自己穩操勝券,高高在上,其實,他自己亦未必解答得了。哲學家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?有,他們掌握的工具(tool),是批判性思維(critical thinking)。批判性思維的首要條件,是先要把問題分析清晰,清晰意味思考問題要有層次。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?這個問題,可從三方面去辨析:即從(1)經驗上、(2)根源上還是(3)邏輯上講,得出的結論便不一樣。

從經驗上分析,問題比較簡單,甲蛋孵化甲雞,自然是先有蛋後有雞,甲雞長大後生的是乙蛋,自然是先有雞後有蛋,乙蛋再孵化出乙雞。此乙雞不等於彼甲雞,此乙蛋亦不等於彼甲蛋,兩者輩份不同,不可混同而論。
從根源上分析,這問題是個不恰當問題,根據生物進化論,無論雞還是蛋,都是從非雞非蛋的其他物種遺傳變異而來,提問的人,必須先假定「蛋由雞產生」和「雞由蛋孵出」這兩個是「根本」事實。換言之,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?想問根源,卻半途就要別人解答,所以是個不恰當問題。
從邏輯上分析,這問題不成立,不算問題,只是思想謬誤的「惡性循環」(亦稱「循環論証」)。猶之以下一段議論:連自己都不了解的人,卻試圖去了解別人,如何能成功。可是,要了解自己,談何容易,必須先知道別人對自己的評價,換言之,不先了解別人,又如何能了解自己。可見,了解別人,是了解自我的一面鏡子。這段議論是另一「惡性循環」的例子,前面說,「了解自我」,是「了解別人」的前提;後面又說,「了解別人」,是「了解自我」的前提,翻來覆去,無非令對方困惑,如果對方也像提問者一樣思想混淆,自然無法解答。

同一問題,從不同的層面思考,得出的結論完全不同,所以,有條理的分析很重要。批判性思維,目前在北美學界相當流行,坊間有不少這方面的指導讀物,北京大學也在2003年首次開設了批判性思維課程,已編有專書。有了完備的思想工具箱 (toolkit),跟人辯論,便無徃不利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