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2/28

意大利電影與費里尼


市面縱使不景氣,每星期上映的電影仍多到看不了。而買張戲票進戲院看場電影,把現實生活暫時擱在一邊,消磨兩個鐘頭,依然是最亷價的娛樂,所以,不景氣時代,戲院生意獨旺。世上電影那麽多,晚近我的一個解決之道,只挑專家精選的名片看:百部最好的中國電影、百部日本電影,百部韓國電影…。

意大利的<<晚郵報>>(Corriere della Sera)是當地一張很有名的報紙,在羅馬時候,便有人推薦我看這張左傾報紙,現在已有英文和中文版。最近看到一份他們挑選的百部意大利電影名單,評準和外國不一樣。首先,他們把意大利電影的黃金時期,訂在1942至1978年,1978年是當時的意大利總理莫羅被激進份子綁架後處死的一年,作者認為這些電影改變了集體記憶。表中唯一例外的,是安東尼亞尼的<<一件戀情的紀錄>>,屬於1980年,所以總共是101部,他最有名的<<迷情>>落選,劇情顯不及<<一件戀情的紀錄>>完整,另外入選的兩部是<<吶喊>>和<<日蝕>>。安氏與英瑪伯曼同年去世,所受關注也有別。

作品選得最多的導演是費里尼,7部半,其次是<<洛可兄弟>>的維斯康堤,6部,之後依次是<<單車竊賊>>的第昔加、M. Monicelli和F. Rosi,三人都是5部,<<不設防城市>>的羅塞里尼和Dino Risi,都是4部,入選3部的有7人,其中包括帕索里尼,拍<<末代皇帝>>的貝托魯奇只有兩部入圍,其他都是一部起兩部止。最難得的是一些新近發現和修復的電影,如Mario Bonnard的<<傷心城市>>,這是二戰後意大利與南斯拉夫的一段恩怨史。

談意大利電影,自然想起已故導演費里尼,不少人心目中,費里尼的作品等同意大利電影。他作品中的自傳蘊味,相當於意大利人大動作手勢的自吹自擂,豐富的幻想,又相當於意大利人好高鶩遠的白日夢,那些胖女人,正是站在廣場上游手好閑的意大利人急不及待想偷情的對象。費里尼的作品包含了這些,但意大利電影絕不止這些,他們有意式喜劇、政治片、古裝片、恐怖片,甚至意粉西部片。

戰後的意大利電影,有段時期是新寫實主義天下;所謂新寫實主義,簡單說,就是把戰後的頹敗現象,原汁原味搬上銀幕,實景自然光,非專業演員,但跟全真紀錄片又不一樣,這類電影都有個激情故事。新寫實主義的三大師,是羅塞里尼、第昔加和維斯康堤,他們的主角都是貧苦大眾,地下抗敵人員,失業漢,漁民。費里尼當時是從Remini來的鄉下仔,畫公仔畫出名,替羅塞里尼和第昔加編劇,間中他那張方大的臉還粉墨登場。真正冒出頭,是得到另一位文學導演A. Lattuada的提拔,讓他導了半部電影:<<雜藝之光>>。其後兩人各自娶了片中的正印和二幫花旦,茱莉葉也就當正安東尼昆合演<<大路>>的女主角。

社會必須重建,戰敗的意大利不可能永遠破爛下去,1952年第昔加的<<風燭殘年>>(Umberto D)的票房一敗塗地後,新寫實主義電影從此變了粉紅色。三大師也分道揚鑣,羅塞里尼給荷李活女星英格烈褒曼纒住,拍了好幾部文藝片;第昔加演員出身,演喜劇是他的拿手好戲;維斯康堤作品中的色彩愈來愈多,埸面愈來愈大,終於請另一位荷李活明星畢蘭加士打去意大利演<<浩氣蓋山河>>;費里尼則成了意大利電影的標籤。

(補記) <<大路>>男主角安東尼昆寫過部自傳「One Man Tango」(一人探戈),全書我沒看過,只看了部分選段。他說,他接拍<<大路>>時,費里尼尚未成名,只拍過兩部電影;但羅塞里尼和英格烈褒曼都對費里尼評價甚高,慫恿安東尼昆,無論他叫你拍什麼,你都要接拍,一定得跟他合作,意義重大。

儘管費大導戴了頂牛仔帽,樣子很滑稽,但兩人相當投緣。費里尼看了意大利記者對安東尼昆的訪談報道,即予以忠告,叫他不要老說真話。他說,他對記者從來不說真話,說謊可以增加他的想像力。說真話只有把人困死,動彈不得。何況,你對記者講什麽,他們都相信,照單全收。

<<大路>>的男主角Zampano,便是這樣的江湖佬,扮大力士混飯吃,一味利用對他全心奉獻的弱小女人(由費里尼的太太G. Masina 演)。安東尼昆演了<<薩巴達萬歲>>後,名氣日增,有風駛盡悝,費里尼付不起他要的片酬,但答應給他電影贏利的4 分1 花紅。安東尼昆當時在拍<<匈奴王Attila>>,有合約在身,要說服製片放人,讓他下半天去替費里尼拍片,結果兩位製片羅倫蒂斯和龐蒂因投資<<大路>>而賺了大錢,他因信心不足,以12000 美元轉讓花紅契約,大大吃虧。

我和太太曾在費里尼的<<羅馬>>裡當臨記,化粧師把我們化粧得鬼五馬六,後來去看<<羅馬>>,卻不見自己的尊容,一定給大師剪掉了:但我們毫無怨言,因為他酬勞照給,好心讓我們賺點外快,同時讓我們親眼目睹大師拍戲的情景。

香港拍片,常聽見燈光師為慳電,打好光後馬上叫閂燈,費里尼的燈光打通整條大街,演員行來行去如舉行嘉年華會,氣派十足。費里尼被奉為大導演,又豈指他的龐大身型。他拍片常超出預算,製片商因此愁眉苦臉;每次新片上映,觀眾排長龍去看他的電影,製片商又笑逐顏開。吹吹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