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1/08/22

二戰日本投降的原因





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,認為二戰時日本投降的原因,是由於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,造成巨大的傷亡和破壞,迫使日本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。

至於另一種說法,認為當時歐戰已結束,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,同時美軍的傷亡也很慘重,日本國內重工業又受到空襲的嚴重打擊,人民大都在捱餓,美國就算不投原子彈,用常規武器進攻日本,遲早可以進佔日本本島;但美國覺得戰事曠日持久,日本平民日常接受的軍訓,準備用削尖的竹杆與登陸的美軍肉搏,加上日本神風突擊隊的自殺飛機,美國不希望陸空軍繼續受創,寧可犧牲日本平民。

杜魯門於是一石二鳥,用原子彈對付日本,同時也向蘇聯示威,他不顧平民死活的決策,其後受到人道主義者批評。

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一位美籍日裔教授長谷川毅,在其2005 年的著作《Racing the Enemy》(日文本《暗鬥》, 左上圖)中,提出另一種見解,認為1945年8月6日廣島捱了第一枚原子彈,儘管有100,000市民瞬間死亡,日本的軍頭認為,戰時城市被毀平民傷亡是意料中事,不肯馬上投降。

8月7日,日本的外相猶密電駐蘇日本大使,敦促蘇聯與美國斡旋,希望循外交途徑與美國媾和,得到無須接受戰犯審判的保証。豈知,史太林非但沒有替他們調解,反而翌日就對日宣戰,蘇軍進駐滿洲和太平洋,加上杜魯門也沒有叫停,8月9日長崎又遭受美國另一枚原子彈空襲,日本才決定宣布無條件投降,他們感覺上向美國投降勝過向蘇聯屈服。

換言之,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,是蘇聯單方面不守中立條約,完全是史太林與杜魯門之間明爭暗鬥的結果。

長谷川教授在日本出生,早年畢業於東京大學,在華盛頓大學獲博士學位後,一直在美國執教,他的長處,除了精通日文和英文更懂得俄文,俄羅斯公開戰時的舊檔案後,他找到了不少資料和証據。他的新見解或許想說明,即使核戰帶來玉石俱焚、永劫不復的災難,也阻嚇不了戰爭的來臨,人類的未來處境並不樂觀。

1 則留言:

  1. 當年如果美國沒有投原子彈,和日本人慢慢磨常規戰的話,己被潛艇和水雷封鎖的日本,因為飢荒死亡的人數可能是數十倍死於原子彈的人。
    二次大戰中,撕破的中立條約不在少數,而且蘇聯把百萬參加過歐戰的軍隊運到遠東,如果說日本軍人看不到蘇聯進攻在即,那只能說他們太過不專業了。
    為日本投降找一個單一原因,其實沒有什麼意思。

    回覆刪除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