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8/10

藝術和商業,電影就是電影


多倫多國際電影節(新大本營「貝爾光盒大厦),下個月9 號開始,為期10 天,不愛電影的人會說,人生的時間那麼寶貴,為什麽要花那許多時間去看電影?就算看,多的是真實的紀錄片,為什麽要看想像臆造的劇情片?又為什麼有人偏要強調,這是部藝術電影,意味曲高和寡,或一再強調,這是部商業電影,娛樂性豐富。電影就是電影,為什麽要把電影二分成藝術和商業,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究竟有什麼不同?

人類固有物質生活的需要,當然也有精神生活的需要,否則,人生就殘缺不全。精神生活,離不了理解世界和享受樂趣,商業電影就是為了滿足享受的欲望,也因此,往往訴諸觀眾直接的感官刺激,使觀眾遠離現實,暫時忘卻人生煩惱;藝術電影的目標,希望藉着想像力和藝術技巧,讓觀眾進一步認清現實,理解人生的複雜性,希望電影除了能夠供給娛樂,也能「寓教於樂」。

其實,電影真那麼涇渭分明?希治閣拍的電影都是謀殺犯罪片,够商業了吧!但影評家卻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偷窺心理,身份對調,原罪感等藝術的母題(motif)。藝術電影公開放映,仍要出售門券,招徠觀眾,便是商業活動;而商業電影,始終是媒體表現,缺少不了在叙事手法、動感處理、色彩運用等方面的探究。

有人說,藝術電影常看得人懨懨欲睡,但為什麼有人卻看得津津有味,反而覺得商業電影很無聊,「它即管娛,我並不樂」,原因何在?會不會和個人的修養有關。可見作者和觀眾的「意向」也很重要,當一個作者只顧個人表現,不在乎觀眾接不接受,或者,當一個作者極力想吸引觀眾,不惜用盡「拳與枕」(暴力與色情) 手段,認定大家都一定受落。

另方面,當觀眾只想打發時間,他要求的純粹是消遣,並不打算進戲院聽講「耶穌」;當觀眾希望所看的電影,要令他感受新鮮,而不是陳腔濫調的公式,能夠擴大視野、提升品味、啓發人生,他對作品的要求便更高。

既然,作者和觀眾的「意向」都有這樣的分歧,必然影響他們對電影的判斷和取捨。而多倫多電影節的方針,幾乎是全方位滿足任何人的需求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