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10

故宮翻新

故宮,這個號稱世上最大的宮殿,始建於600年前,由明帝朱棣主催,吾鄉先輩蒯廷瑞設計,用了30萬民工,建了14年。
封建時代殘餘物,革命後仍能保存下來,外圍的城牆,沒那麽幸運,早被拆清光,得以滿足廣場的空曠。到底是帝王氣象有一番鎮攝力,還是新舵手有自比君王的潛意識?
今天,他的忠誠後繼者,要投下上億元,分3 階段(03-08年, 09-14年, 15-20年),把故宮大修,比原先營造的時間還要長。除了振興旅遊業,又有什麼積極意義?

設使不嫌冒瀆,把故宮遷離原址,空出心臟地重新規劃,興建大批民居,安頓水電廁廚不足的四合院户,也可以疏導長安大街擠逼的交通道,讓北京的橫行線多幾條輸血管,難道就此損害了國都的尊嚴?不錯,海外遊子要來憑弔史蹟,得多跑些路勞累,兩相比較,不是更利民生。
北京的樓房,也不致時下熱炒得那麼厲害,英文的<<中國日報>>說,今年頭兩個月的樓價,漲了17.3%。

從2002年10月開始的故宮大修,縱使基礎框架不變,用的已不全是傳統材料,漆料是韓國製的,燈光照明是從奧地利輸入的,輸電的明線就算都變成暗線,維持純粹的原狀,已不可能。10年前即用韓國漆,証明耐蝕性能比土產優勝,何況人家在上海設廠生產,行個方便,土產也就嘗不到甜頭。
故宮主要的6種木建材,中國最不缺的,大概是楠木、紅木、花梨木。至於修葺技術,更非先進不可,網上誇耀,清洗靈沼軒時,用的噴砂物理法,跟維修梵諦岡教堂和美國自由神像的相同。既然有此國際思維、保護文物的正當觀念,並非凡古必好,凡古必保,自然也無須凡保必繼。
故宮若像元代的木構永樂宮,在修築三門峽水庫時,遷遠幾十里;或拆除易地再拼合,市中心便大有可為。

三月遊故宮的人,還見得到太和殿內皇帝登基的龍座,今年勞動節後將關閉待修,要到奧運前夕才開放。在頤和園,遊人也被隔到昆明湖邊,僅有透過隔板的隙縫,窺看長廊的彩畫,同樣得等奧運來臨。
全民劃一目標是好的,可惜都帶有裝飾味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