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12

信仰



有位教友說,信仰與理性無關,信仰就是信仰!
他這句話,須加修正,因為他的意思,其實是信仰並非「完全」與理性相關。一個人的信仰,也是一種選擇,只要是經過思考的選擇,便與「理性」相干。

人家問你:為什麼你選擇信基督教,而不信伊斯蘭教,你多少會給出一些「理由」,比方說,基督教的教規,沒有伊斯蘭教規那麼嚴格,一天要祈禱5 次,那樣形式化。儘管這個理由未必言之成「理」,起碼,你認為,這是你選擇信基督教的理由之一。伊斯蘭教友也許不同意你的看法,辯論到最後,你情緒激動說,信仰就是信仰!你只管信你的伊斯蘭教,我信我的基督教,各適其適,有什麼好爭辯的。雙方對話劃上句點,溝通中斷,即使不致兵戎相見,建立和諧共處的社會是渺茫了。

哲學家是希望經由對話,「理性」辯論,達到溝通。

宗教信仰為什麼帶來問題呢?這裡只想指出一點。
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信有「神」,當一個人有了宗教信仰,便有「護神」可以祈求和依賴,尤其生活中遇到難題,例如,患上絕症,便期盼得到「神」的照顧救援,不用再就醫。說得更直接,有了宗教信仰,人便受控制。馬克斯說得較極端,他認為宗教是鴉片,是麻醉人的毒癮。

染上毒癮是負面說法,宗教信仰對有些人並不全是麻醉,他可能從中得到一種平和舒服的心境;他反而覺得,沒有宗教信仰的人,人生沒有希望,不像教友,原罪得到赦免,死後有來生,精神有寄托,現世可以過得舒暢快活。

其實,沒有宗教信仰的人,凡事都要由自己決定和選擇,責任比教友沉重得多,遇到人生難題,他像孤兒,毫無依靠,憑藉的,完全是自己的理性和良知。當然,他也有喜怒哀樂,但認為,光是情緒安撫和發洩,解決不了實際難題,他要思考方法,使自己脫困。所以,懶思考、怕自決的人,不可能是無神論者,也做不了哲學家。


大多數哲學家和科學家都是無神論者,只有少數例外。英國哲學家安東尼法婁(A. Flew),到了晚年,才開始懷疑本身的無神論信仰,在當代哲學家中少見,也許長期磨鍊思想,對他太累了,精神須要寄托。法婁有著作「There is a God」,解釋他轉變的原因和理由,大家可以参考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