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12

理想人格的追求

我們說正人君子時,君子一詞代表理想人格,古人談到君子,常將之與小人對舉,例如: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常戚戚。」(<<論語述而>>),「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于利。」(<<論語里仁>>),「君子挾才以為善,小人挾才以為惡。」(<<資治通鑑>>) 。…

北京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張耀南,在他的<<論大人>>裡認為,君子也有三個層次,若以君子為「領導」,小人為「群眾」,那只是君子人格的最低層次;若以君子為「有德者」,小人為「無德者」,那只是君子人格的較高層次;只有以君子為「大人」,即與天地萬物為一體,才是君子人格的最高層次。
又說,君子人格,可分別用1至8個字來描述,「大」,「大人」,「大丈夫」(<<孟子>>),「大心體物」(張載),「先立乎其大者」(<<孟子>>),用8個字來形容,便是「與天地萬物為一體」(王陽明)。可見君子相當於「大」的函數。

照上面劃分,君子人格,最低層次是政治上的,較高層次是道德上的,最高層次才是境界上的。張耀南說,到了境界層次,不是不要「道德」,而是要「大道」「大德」。德之前加一「大」字,意義便不同。管仲說:「大德至仁,則操國者眾。」英明之主,未必兼備各種才能,他的最大才能就是「總達眾材,而不以事自任。」事事親為之主,不是「大主」,所以,管仲又說:「大德不至仁,不可以授國柄。」授之國柄,便會禍國殃民,這是中華政治哲學的智慧。我心目中,有些古代和現代歷史人物的投影,大家可以會心微笑,不必追問確實姓名。

張耀南認為,無論托爾斯泰贊賞中國的「寬宏平靜」「忍耐和平」,辜鴻鉻的「不以暴易暴」,嚴復的國人「重三綱」,陳獨秀的「家族夲位,民族感情」,以至余英時所說君子精神的「弘毅進取」,都只止於道德層面的探討。他認為,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不同者,不在「道德」,不在「禮儀」,不在「精神文明」,而在「大」,在「大人」的境界,亦即馮友蘭<<新原人>>裡所說的「天地境界」。

無論如何,只要是理想人格的追求,即使真正達到了玄妙的天人合一境界,亦只肯定了道德人格的最高價值,對拓展自然界的視野,成物的原理,仍然交了白卷。「大人」理念作為人生抱負,終極目標,不失為一種哲學思考,但人類能否完全擺脫拘限生物的現實層面,以致無可避免的相互矛盾?佛家所謂的苦境也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