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1/07/19

各花入各眼,退選風波

















英國的曼布克獎 (Man Booker Prize,原稱布克獎,後來轉了贊助商改今名) ,是當今重要的英語創作小說獎,自1969 年開始頒發以來,從未停止過,儘管也出現過狀況。

從2005 年起,又增設了曼布克國際獎 (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),每兩年頒一次,今年是第四屆,前三屆得主,分別是阿爾巴尼亞的 Ismail Kadare,尼日利亞的 Chinua Achebe,加拿大的 Alice Munro,都無異議,今年頒給美國的Philip Roth(上右圖),卻出了亂子;

先是英國的間諜小說名家 John le Carre 拒被提名,老人家認為他不是賽馬,任人評頭品足:得獎名單公布後,三位評判之一的澳洲作者兼出版家 Carman Callil (下圖)又提出抗議。



曼布克國際獎和曼布克獎有點不同,前者以作家的整體成就做評估,且不限於英語創作,用其他語言創作,只要有英譯本就可以,若得獎,六萬英磅獎金中的四分一給譯者;後者以單部小說為主。

因此,中國的王安憶和蘇童都在最後決選的13 人名單內,蘇童的《河岸》,前年得過同一機構所辦的亞洲文學獎,中國的另兩位作家:《狼圖騰》的姜戎和《玉米》的畢飛宇,也分別在 2007 和 2010 年得過此獎。

Callil 何以要退選抗議,她自己寫文章解釋,她說,花了一年半時間追蹤全世界作家,讀了數以百計小說,找出以前她從沒有聽過的作家,花了好幾個月思考其他地方的文化,歴史,生活和愛情故事。

她反對 Roth 得獎的原因多方面,她認為英語世界的讀者須要多理解一下其他語言的好作品,這方面的譯作實在不足,Roth 得獎,譯者無從分羹。Roth 寫過不錯的作品,他是個聰明、苛刻和有喜劇感的作家,但眼界狹窄,又不像珍奧斯汀、索爾貝婁或約翰厄戴克那樣,以簡單畫幅轉達繁複的概念和思想。

他獨沽一味發掘自己,內在東西少之又少,他的自耽自迷,局限了他作為一個小說家的發展,往往大題小作,她發覺他的作品看得愈多愈乏味,猶之人人說好的皇帝新衣。

Callil 說,她當過多次評判,知道難免要妥協,今次缺少退而求其次的挑選程序,使她無法接受。另一位評判Justin Cartwright 則認為,Roth 是當代最偉大作家,真是各花入各眼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