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11/08

阿拉伯文學




一般人對阿拉伯文學,除了知道有部《一千零一夜》(The Arabian Nights),還有部中國女作家冰心讚美過的紀伯倫詩集《先知》(The Prophet),相信便所知有限,當然包括我在內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,是語言的隔閡,希臘和俄文字形,有大部分與英文相同,阿拉伯文,是名副其實的「雞腸」,連辨別字母的單位都困難。我們接觸的阿拉伯文學,看的都是中英文譯本,《一千零一夜》(左圖);我父親念英文夜校時都讀過,那時候叫《天方夜譚》,父親就憑他那點天方夜譚故事的常識,在上海 《字林西報》工作了一段時期。

那天在網上見到一張阿拉伯100 部小說的名單,發覺除了排第一位的埃及作家納吉布馬哈福玆 (Naguib Mahfouz,上右圖) 和最後一位的沙特阿拉伯作家阿部德.拉赫曼.穆尼夫(Abd al-Rahman Munif),其他的作者和作品,一個也不認識。知道馬哈福玆,是他得過198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,而他被伊斯蘭激進分子行刺,上過新聞頭條;至於穆尼夫,也是最近看Daniel S. Burt的英文著作,才知道他有套五部曲小說《鹽城》 (Cities of Salt) ,相當出名,現在兩人都已去世。2005年第三屆阿拉伯小說研討會,穆尼夫才被選做專題研究。
國內學者林豐民,寫過篇介紹阿拉伯文學的文章,他認為阿拉伯文學未能普及,主要原因,是西方學者只喜歡兩類作品,一類是從政治立場,只要是批評和諷剌阿拉伯官方的作品,他們便大捧特捧;另一類是從文化角度,只要有異國情調,暴露阿拉伯社會的愚眛、神秘、異端,他們便趨之若鶩,評價特高。
換言之,西方學者故意揑造出已故巴勒斯坦學者薩義德(E. Said) 所說的《東方學》,劃清你我之間的界綫,林豐民認為正是這種偏見,他們的作品才有點市場,証諸卡勒德胡賽因的《追風箏的人》爆紅,似乎有點道理,這是相當負面的說法,肯花時間認真研究阿拉伯文學的外國人,相信還是有的。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