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3/02

可持續發展


嚴維安先生的農莊,既是家居,也是用來生產的小工廠。他知道目前生意的成功,付出的代價相當高,機器不停震盪,可使房屋的結構損壞,5 年後可能被廹遷出,用現在所得利潤,到時未必足以另置產業或補救。夫婦決定減產來延長對農莊的損害,把產業保留給子女。

10 年後,兩老已去世,他們的子女繼承了破舊的家產。其中有個是會計師,請建造商來評估,據說,起碼要動用3百萬加元,才可修復,他們手上餘錢不多,非常苦惱,埋怨父母,當初不盡量加速生產,賺到的利潤,5 年前已足夠提早解除危機,不致弄到現在要破產。

父母其實是一片苦心,試圖保存產業,無奈事實的演變適得其反。他們的朋友,請了一位經濟學家和一位環保專家來評理。

經濟學家認為,這是優先選擇的考量,他們到底想盡量利用現有的可貴資源,謀求得到最大利益,還是竭力抑制,等到日後無法收拾再說。他用海地和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做例子,同樣受颱風襲擊,海地損失慘重,佛羅里達州卻能安渡危難,原因就是海地窮,缺少預防能力。

工廠生產的廢氣造成温室效應,令地球氣温普遍提升,他並非否定此一現象,但比起當前營養不足、饑餓、虐疾、愛滋病、食水污染、農業需要貼補等迫切問題要待解決,氣温升高危機仍未逼近眉睫,認為一群經濟學家設想的「哥本哈根共識」,比京都協議來得實際。

環保專家指出,氣温升高問題現時已相當巖重,人類早已易受病菌感染,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每年有15 萬人因此死亡。營養不足和饑餓,主因亦在農地乾旱、灌溉緊張、收成不足所致。同時,氣温升高,引起極地冰塊急速溶解,海水上漲,淹沒沿岸大部分農田。我們只有支持京都協議,即時採用必要措施,才不致使居住的地球弄得一發不可收拾。可持續發展的意思,是生產一達到維繫人類生存的必需,便適可而緩進,不要過度浪費。

適合人類生息的地球獨一無二,資源有限,理應珍惜。他諷刺丹麥經濟學家只懂得用電腦計算生產效益,用來與人類的疾苦比較,其實,兩相權衡,長遠來說,人類本身的價值,應大於短暂的經濟利益。

你認為該聽經濟學家的話,還是該聽環保專家的話?假定你管理的國家遇到類似困境,你將如何制定平衡各方的國策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