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10

象徵符號的運用

我們在前一篇中,已簡單介紹了人類學的兩個主題:演化與性象,現在來談第3 個主題:象徵。人類能以語言 (象徵符號) 與同類溝通。科學家發現,大腦新皮質上大部分區域,都與語言功能相關,哺乳類動物中,只有人類大腦的新皮質上,有控制語言的中樞。

19世紀的科學家,先後在運動中樞前和聽覺中樞後,各自發現了一個語言區,這兩個舊語言區,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有,演化出來的新語言區,只人類才有。動物的呼叫傳訊,表達的只是情緒,沒有控制呼叫的中樞。現在我們知道,大腦的舊語言區受傷後,心裡有話,卻說不出來,駡人倒很流利;新語言區受傷後,聽不懂別人說什麼,自己說什麽,別人也聽不懂,他們都失去了正常的語言溝通能力。

人類除了藉象徵符號溝通,還可用之進行抽象思維,使用象徵符號,須要巨大的運算空間,這是人腦較大的原因之一。黑猩猩與人源自共同祖先,剛出生的黑猩猩,腦容量跟新生嬰兒一樣大,350 到400 毫克,可是黑猩猩長大後,腦的發育有限,人卻不同,滿6個月後,腦容量便加倍,滿兩周歲,便是原來的3 倍,滿4 歲,便是原來的4 倍,腦容量已接近成人。

所以有人認為,孩子在這段時期的學習能力最強,也說明人腦的思維能力,有部份是在人文環境裡發育成功的,先天後天 (nature / nurture) 之爭沒有必要。許多人的腦袋,不比愛因斯坦小,為什麽那麼愚蠢,腦是非常消耗能量的器官,我們每天攝取的熱能,有5份1給腦袋耗掉,有個大腦袋,其實是很大的負擔,有的人也就懶得再去用腦了。

自從250 萬年前,人類的祖先開始製造石器以來,腦容量不斷增加,到15萬年前,石器製造的技術並沒有提升,腦袋的大小,顯與工具的改進沒有直接關係;但發明火箭,登陸月球,到探測外太空;結繩記事,刻竹成冊,到印紙成書;四書五經,<<理想國>>,到<<資夲論>>;<<山海經>>,<<西遊記>>,到<<哈利波特>>,所有這些思考模式的成就,最初,無不以象徵符號進行抽象思維做基礎。(3之3)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