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08

撞擊地球

荷李活科幻電影的製作人,不僅自以為然構想外星人的外形,並且自以為然揣摸到外星人的心理狀况和道德標準,認定他們像地球人一樣好戰,不愛和平,不是為了掠奪資源,侵襲我們,便像蝗蟲般,企圖吃盡宇宙間的「綠葉」,踏跳板似地,逐一星球蹂躪。科幻電影的眾多主題中,比較可信的,是外星體向我們撞擊。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有許多小行星(asteroid),屬於太陽系形成時的殘留物,一般稱為小行星帶,大部份小行星的運行軌道正常,但為數1700多顆的阿波羅小行星群,軌道偏離,極有可能與地球的軌道相交。最接近的一次在2004年,距地球僅27000公里,而我們發射的人造衛星,距地球也不過23000公里。

1980年,美國的物理學家Luis W. Alvarez領導的研究人員,從地層裡無意中發現了元素銥 (iridium) 的含量,這種元素主要存在外太空,地球上很罕有。其後在1994年,科學家在墨西哥的Yucatan半島下,發現隱藏了一個110公里直徑的火山口,証明發生在6500萬年前。1998年,又在太平洋海床上,發現同一遠古年份的殘留殞石。由於這些証據,他們估計,地球在6500萬年前確遭外星體撞擊過一次,令當時雄霸天下的恐龍,從此在地球上消聲匿跡。外星體的直接撞擊力,極其量在地球上弄出個大土坑,最要命的,是撞擊後的震波和激起的塵暴,震波的力道橫掃一切,灰塵則長期懸在空中,遮隔了陽光,令地面氣温驟降,生物大部分凍死,植物無法生長,食物鏈破壞,首當其衝的是素食恐龍,其他弱少動物沒有食物,也無法維生,肉食恐龍跟著遭殃,到時,一息苟存的,恐怕只有生存力强的細菌和病毒。

外星體撞擊地球,當然並非有意識的行動,只在消除其運行軌道上的障礙,落點可能在人跡罕至的荒野,但科幻電影的製作人哪肯放過吸引觀眾的噱頭,認定觀眾喜歡看死人冧樓的大場面,他們設計的外星體落點,不是紐約和巴黎,便是阿根廷首都等大城市,彷彿外星體與大都市的市民有仇,這又是不符事實的另一面。如果從望遠鏡中及早發現了小行星或彗星正向地球方向衝過來,人類有什麼對策呢?但求哄動的科幻電影,自是用盡一切辦法,阻止悲劇的發生:派人登陸去爆破,用導彈把它打掉,甚至出動到核彈,他們似乎忘記了,地球本身也有引力,極有可能把夲來已化解的災難,重又吸到地球來。比較可行的方法,是休想去消滅它,而是把它打得偏離原先推進的方向和軌道,我們或可暫時逃過一劫。(3之3)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