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田艾斯林(M. Esslin) 1961年出版的「The Theatre of Absurd 」(荒謬劇場),是少數專研戰後戲劇新風格的書,一部將近半世紀的舊作,無論如何都算得經典了。艾斯林已故,他的書名,今天也成了一個前衛戲劇流派的統稱。
艾斯林當時採用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卡繆在<<薛西弗斯神話>>裡對荒謬的詮釋:薛西弗斯推石上山,到了一半,石頭滾下來,他又得重新往上推,周而復始,正好說明了人類的荒謬處境。
卡繆的原文意譯是:「在一個突然被剝奪了幻想和光明的世界裡,人類覺得自己形同陌路,僅在無可挽救的流放裡存在…這類人和他的生活、演員和他的背景的分離,真正造成荒謬的感覺。」
人類內心渴望幸福和理性,可是在人的需要與世界的沉默之間,卻誕生了荒謬。
艾斯林認為,當時聚在巴黎的一群流亡劇作家,他們作品中都有共通的荒謬感。他說,荒謬,也是我們時代「反文學性」運動的一部分,反眏出西歐理性的崩潰。
貝克特(S. Beckett) 的<<等待果陀>>和<<終局>>,尤奧尼斯古 (E. Ionesco) 的<<禿頭女高音>>和<<上課>>,都屬於這類戲劇。此外,被歸併的,還有意大利的皮蘭德婁(L. Pirandello) ,法國的紀湟 (J. Genet) , 英國的品特(H. Pinter)和美國的阿爾比( E. Albee)等人的作品,但彼此之間,顯然異多同少。
大凡流派標籤,都有見林不見樹的毛病。有的評論家便認為,把羅馬尼亞的尤奧尼斯古和愛爾蘭的貝克特扯在一起,並不恰當,儘管二人都表現荒謬處境,風格卻不一樣。照評論家賴特 (E. Wright) 分析,尤奧尼斯古注重的,是語言的荒謬;貝克特表現的,人生的荒謬。除此,貝克特作品中的宗教意涵,也比尤奧尼斯古的濃郁。貝克持本人談到荒謬劇一辭,認為只是時髦玩意。
不過,艾斯林的這個流派標籤,總算經得起考驗,今天,每一部戲劇辭典裡,都少不了這一條。當我們談起戲劇流派,旗幟鮮明的好處,是可從中得出概括印象。荒謬劇的特點,是人類落寞,理性失控,語言歧義多,劇情的起承轉合不重要,突顯異常的處境,才是主要目的。
艾斯林當時採用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卡繆在<<薛西弗斯神話>>裡對荒謬的詮釋:薛西弗斯推石上山,到了一半,石頭滾下來,他又得重新往上推,周而復始,正好說明了人類的荒謬處境。
卡繆的原文意譯是:「在一個突然被剝奪了幻想和光明的世界裡,人類覺得自己形同陌路,僅在無可挽救的流放裡存在…這類人和他的生活、演員和他的背景的分離,真正造成荒謬的感覺。」
人類內心渴望幸福和理性,可是在人的需要與世界的沉默之間,卻誕生了荒謬。
艾斯林認為,當時聚在巴黎的一群流亡劇作家,他們作品中都有共通的荒謬感。他說,荒謬,也是我們時代「反文學性」運動的一部分,反眏出西歐理性的崩潰。
貝克特(S. Beckett) 的<<等待果陀>>和<<終局>>,尤奧尼斯古 (E. Ionesco) 的<<禿頭女高音>>和<<上課>>,都屬於這類戲劇。此外,被歸併的,還有意大利的皮蘭德婁(L. Pirandello) ,法國的紀湟 (J. Genet) , 英國的品特(H. Pinter)和美國的阿爾比( E. Albee)等人的作品,但彼此之間,顯然異多同少。
大凡流派標籤,都有見林不見樹的毛病。有的評論家便認為,把羅馬尼亞的尤奧尼斯古和愛爾蘭的貝克特扯在一起,並不恰當,儘管二人都表現荒謬處境,風格卻不一樣。照評論家賴特 (E. Wright) 分析,尤奧尼斯古注重的,是語言的荒謬;貝克特表現的,人生的荒謬。除此,貝克特作品中的宗教意涵,也比尤奧尼斯古的濃郁。貝克持本人談到荒謬劇一辭,認為只是時髦玩意。
不過,艾斯林的這個流派標籤,總算經得起考驗,今天,每一部戲劇辭典裡,都少不了這一條。當我們談起戲劇流派,旗幟鮮明的好處,是可從中得出概括印象。荒謬劇的特點,是人類落寞,理性失控,語言歧義多,劇情的起承轉合不重要,突顯異常的處境,才是主要目的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