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31

宗教的消極方面

宗教信仰有助於群體整合,社會控制和心理調適,指的是其積極的正面功能;但宗教信仰也有消極的負面影響,這正是宗教的吊詭所在。所謂維繫社會,既可朝促進人類根本利益的方向發展,也可朝窒礙人類福祉的方向滑行。
台灣的政治來說,離不開金權掛鉤,政客與宗教領袖之間也眉來眼去,互相標榜。雖不致如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,宗教領袖有無上權威,但沒有一個政客不在競選前後,不賣宗教社團的帳,去拜廟朝聖。
照理,出家人管的是人類精神上的事務,著重的是信眾的靈修,應視世俗的現實政治如蔽屣糞土,不屑涉足其間才對。群體整合和社會控制的目的,在求穩定,教團又往往對任何變革都先有戒心,持排斥態度。天主教來說,在婦女墮胎問題上,神父婚姻問題上;基督教在同性戀問題上;伊斯蘭教在婦女面紗問題上,都顯得極其保守,未能與時俱進,而實際上,神職人士的同性戀和狎童案又不斷發生,這就很難使教外人信服,連教內的一些開明人士也不免嘆息。這都是宗教信仰的消極方面,至於一些超驗的宗教論証思想,爭議性就更大。

在多元的世俗社會裡,各種宗教的派系林立,如果沒有兼容的宗教理想,不是全面排斥,便是一心想著取代對方,迫使信徒改宗遷就,這就難免引起種種衝突。試看今天世界各地的對峙,大部分因宗教信仰不同引起:巴勒斯坦,中東,巴爾幹半島,北愛…,以致不久前剛去世的哈佛學者亨廷頓,在其名作<<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>>,把矛頭指向宗教信仰,他的所謂文明衝突,根本就是宗教衝突。當今,一種特定的宗教要存續茁壯下去,必須在觀念上有所轉變,展開與其他教派的對話,互相寬容,求同存異,務使達到真正的多元社會特色。

馬克斯曾把宗教信仰等同「鴉片」,晚近中共官方的解釋,認為「統治階級利用宗教信仰來麻醉人民(心身)」的提法,是列寧的曲解。無論出於信眾的主動還是被動,宗教信仰有好處也有弊端,關鍵在如何加強積極因素,去除消極因素,令人類的精神生活多姿多采;當然,自我意志力爆棚的人,不要說去吸鴉片,連喝杯提神的濃黑咖啡,都不必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