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28

銀行

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你繳完了重稅,辛辛苦苦攢够了5萬元,打算買座完全屬於自己的房子。5萬元頂多够down payment,你向達爾隆銀行借了25萬,向某建築公司買幢30萬的新樓房,建築公司把賣樓得款,也暫存同一家銀行,達爾隆銀行在這宗交易中便有了55萬資產 (30萬現金,25萬貸款按揭),即使仍是帳面數字,尚未成為實得盈利,但已增加了銀行的資夲額,有排玩。

貸款利息,如果高過存款利息,銀行還可以賺到利息差額。你的親戚朋友買樓,相信也採用這種方式,銀行便成了你們的債主,銀行的債户愈多,賺的錢愈多,儘管銀行流通的現金不多,大部分是電腦上一堆數字,百萬千萬累積上去,財富驚人。
加拿大幾家大銀行,以往年年業績可觀,也就在蘆溝橋事變的1937年,英國銀行的行長史丹普就說過,銀行業是名符其實的白手興家,整個經營過程,可以說是人類創造的最神奇戲法。

買了新樓房後,從此你便在裡面吃飯、大便、打牌、做愛、睡覺,以至回流原居地,把房子租給人,房客卻用來種大蔴…;但你一天沒付清按揭貸款,這幢種過大蔴的樓房,一天不屬你擁有。於是每個打工仔為了付樓房供款,非得保住份工,以致見到老闆,鑑貌辨色,低聲下氣,一日到晚記住「做好呢份工」。

手上數字顯示,按揭支出,平均佔個人收入的3分1,英國人是20%,美國人是33%,而日夲人有所謂世代續供,於是美國佬和日夲仔捱生捱死,樓房就像蝸牛殼,成世揹住,壓力之大,比歷史更沉重。1998年,日夲約有1萬中年人,因財務壓得喘不過氣自殺。

國家富有,個別國民的負債,會否減輕緩和呢?適得其反,市面流通的實質貨幣,只佔政府發行貨幣的5 %,銀行和建築等私營企業,掌握了貨幣流通量,中央銀行以調整利率升降,來控制貨幣供應量,利率降,借錢的人多,貨幣供應量緊張,通貨膨漲,利率随之上升,個別國民損失了樓房,小生意也受到打擊,叫苦連天。

銀行以這種無夲生利的方式營運,現在竟然搞唔掂,又有壞帳,又有bad assets,要政府注巨資挽救,而巨資都來自國民的血汗錢,真是活見鬼。達爾隆是我杜撰的銀行名稱,你可用你熟悉的銀行名稱代入去,別名都是合法「大耳窿」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