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8/12

敲擊樂



多倫多國際電影節,以往挑選過好幾部沒有對白的純影象紀錄電影,像《Baraca》(呼息)等,廣受觀眾歡迎讚賞。看這類電影,觀者可放開懷抱,不必受語言和字幕拘束,全程官能享受,張藝謀的《英雄》和《十面埋伏》,亦可如是觀,惜他的元色譜堆砌得過份。
電影除畫面影像,另一重要元素是聲音配樂,有部強調音效的匈牙利電影《Hukkle》(打嗝),也拿到二輪戲院發行。
現在推薦的這部《Touch the Sound》(接觸聲音),喜愛敲擊樂的觀眾,千萬別錯過。這是德國得獎紀錄片導演 Thomas Riedelsheimer 2004年作品,女主角敲擊音樂家伊芙蓮葛蘭妮( Evelyn Glennie,右上圖 ),自小學鋼琴,聽覺有問題後,只有放棄,但她對音樂不死心,轉攻敲擊樂器。
人家說,一個帶助聽器的失聰人,怎麼學得好敲擊樂,她不僅自我實現成功,現在還指導有殘障的人學。她說,音樂家聽到的聲音,比一般人聽到的聲音要多,除了聽覺,更重要的是感覺,敲擊樂要感覺的不光是樂器表面,而是內在層次。
電影裡,見她和另一位敲擊樂手 Fred Freth 合作,就全憑感覺,兩人在空敞的舊廠庫內錄音,四周的鋼管、鐵架、鉚釘,都可成樂器,隨手鼓擊,媲美電子音樂,尖銳不及但寧適過之。
葛蘭妮到過日本表演,在京都和傳統鼓樂手合作,最有趣一場是在餐館中即興表演,她向侍者要了些玻璃杯,加上吃完食物的空碟和汔水罐,用幾雙木筷就可鼓出音樂。
電影中也介紹她在家鄉蘇格蘭海邊礁石和美國紐約市街頭採集音響,如果大家肯全心傾聽,噪音都可成音樂。此片不止音響動聽(尤其木琴),導演捕捉的影象也配合得相得益彰。聽葛蘭妮講解,咬音準確,字字清晰,幾乎無一字遺漏,與她的敲擊樂異曲同工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我的網誌清單